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学院概况
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1984年筹建,1985年建成并开始招生。2001年4月5日经国家教育部直接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发函[2001]49号文件),面向全国招收国家统考生,同时招收自考助学专、本的考试科目以外,还补充开设特色课程,并开展多种特色培训。
历经25年的艰苦创业,学院现已发展成为文、理、工、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目前,学院拥有中关村、沙河大学城南和沙河大学城北三处校区,毗邻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外交学院等多所著名大学。学院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术气氛浓厚、教学设施完善。拥有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领导多次来我院视察指导。学院多次受到北京市政府、市教委表彰奖励,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学院占地面积934亩,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有13个教学系(部)、55个专业。在校生1万余名,生源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实训、实习、毕业生质量、专升本数量均位于北京市同类院校前列水平。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7%以上,已有近万名毕业生在北京高新科技开发区工作,6800多人出国攻读学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1500余名专兼职教师。其中,75%以上的教师为重点高校的教授、副教授,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资深教授担任学院学科带头人。
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成果突出,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列入国家863科研重点。
“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办首都优质教育,办人民满意大学”是学院的办学理念。学院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院的中心地位。以“素质教育为先导,专业知识为主体,英语、计算机为两翼”,系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善经营,会管理,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办学优势
● 坚守诚信稳步发展
——建校25年来,始终在诚信招生、依法办学中保持协调稳定发展。
● 充分就业桃李天下
—-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7%以上,名列首都同类院校前列,被誉为“盛产经理的学校”。
● 成绩突出政府支持
——国家、教育部领导多次来我院视察指导,多次荣获北京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
● 把握需求质量办学
——适应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办首都优质教育,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
●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以学生为本,实施人性化、人文化管理,人际关系融洽,校园稳定和谐.
● 师资雄厚名家治学
——授课教师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教授、双师型教师为主,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占很大比例。
● 产学研发成果突出
——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列入国家863科研重点,获专利并已投产,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 国际合作交流广泛
——与诸多国家和地区合作,为学生出国留学或考取国内认可的国际学历证书提供服务。
● 严谨治学多方关注
——党和国家领导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为学院题词,年年获得荣誉奖牌。
● 阶梯教育空间无限
——具北京市教委历年统计,我院专升本录取率连年名列北京市同类院校前茅。
建筑工程系
办学特色: 实施“双证教育”,即“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还能取得国家认可的“建筑工程概预算证”、“工程测量员证”、“计算机绘图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在校期间即通过建筑工程可能遇到的各种实训,具备直接上岗的实践技能,学生到用人单位后,都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的工程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
专业领衔: 崔京浩 名誉系主任,原清华大学教授,土木工程系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工程力学》学报主编,挪威皇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博士后,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陈培荣 系主任 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筑工程系主任,援外专家,长期从事市政工程教学、设计和研究工作,编写了《市政工程资料集》、《燃气生产与净化》等多部著作。
专业设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房屋建筑工程专业。
实践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计算机课程实训、工程测量实训、房屋建筑学课程实训、室内设计课程实训、钢筋混凝土课程实训、钢结构课程实训、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实训。
就业方向: 可在土木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装饰装修等单位承担建筑工程施工、检测等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投标、承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汽车商务与机电工程系
办学特色: 注重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技能训练,实践课占40%以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与北京多所职业技术学校、汽车驾校和汽车4S店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北京凯奇自动化设备公司、北京豪仪润世科技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关系,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培养目标: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汽车的构造和原理、现代商务与管理技能,具有汽车专业实践能力、汽车营销、事故评估与汽车售后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为一体的复合型专业,面向计算机应用、数控与检测技术、家用电器、精密机械、汽车电子、楼宇智能化等技术领域,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部门从事机电产品、电子仪器设备、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开发与设计、安装、调试、检修、操作等技术工作。
专业领衔: 陈全世 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汽车系主任和汽车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主任,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
张玉璞 名誉系主任,原工作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历任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首席教授,电工与电子课群组主讲教授,全国高等院校电子技术学会华北分会理事。曾获得国家级、部级、校级科研与教学优秀成果奖十多项,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技术顾问。
专业设置: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与检测技术。
可取证书: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可获汽车商务营销师职业培训证书、国家汽车高级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机动车驾驶证等职业资格证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可获数控技术、电工低压、电工高压、电工弱电、电工中级等职业资格证书。
实践环节: 汽车发动机、底盘的拆装认识,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汽车驾驶、4S店实习等;电子小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机械设计等。
就业方向: 汽车商务系学生毕业以后可从事汽车保险、事故评估与索赔等技术服务和营销管理;汽车商务贸易活动,如新车、二手车和配件的营销;汽车技术咨询、销售、售后服务和汽车养护等工作。
机电工程系学生毕业可从事电子小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机械设计等。
计算机信息工程系
办学特色: 遵循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使专业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五个重要方面,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工业和信息化部IT人才培养中心及中关村软件园CBD教育合作开办校企合作特色专业,实行“认证、实习、就业”订单式培养方案,面向行业应用,实施学历和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教育,培养技能性人才,突出实践,突出技能与应用,直面就业,企业方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负责安排就业,根据毕业生具体情况安排到相关IT企业工作。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能胜任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测试及应用和嵌入式软件开发及单片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开发、维护、管理及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网站建设及维护;图形图象处理、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开发、动漫设计与开发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专业领衔: 李在庭 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曾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组长,计算机仿真与信号处理学科组组长,全国引信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获国家级、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国家专利1项,本人被载入《当代中国科学研究家与发明家大辞典》。
专业设置: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及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设计与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国际软件工程(IBM、JAVA)、计算机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
可取证书: 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师、硬件维护工程师、动画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图形图象设计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应用工程师、网络管理员、数据管理员、电子商务师、网页设计师等。
就业方向: 软件公司、网络公司、数码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影视传煤公司、广告公司、游戏公司、电视台、报社、电子出版公司、多媒体网络公司,影视后期制作、教育多媒体产品开发,网络游戏制作与发行公司及在嵌入式行业中胜任单片机应用开发、维护、调试,嵌入式产品售后技术支持等相关岗位。
金 融 系
办学特色: 本系拥有证券交易、期货交易实验室、模拟商业银行、会计实验室;以提高学生的高等职业技术和职业技能;有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并与北京市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会计事务所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生的实习、实训以及就业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强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熟悉国家财经方针和法规,具备从事金融、会计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领衔: 秦艳梅 系主任,博士,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北京金融学会理事。长期从事金融、财务的教学和科研,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教改课题6项, 出版著作、教材和发表论文30余部(篇)。
专业设置: 会计与审计、金融管理与实务、会计、金融。
可取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等。
实践环节: 出纳实务、会计电算化、商业银行柜台业务、珠算训练和考级、会计实务、审计实务、点钞百张翻打利息计算技能训练、证劵交易操作等。
就业方向: 审计事务所、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信托公司等。
国际商务系
办学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主体(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加强两翼(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课);在专业教学模式上,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夯实专业基本知识,通过校内外教学实践环节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在人才培训规格上,要求学生既能取得毕业证书,还能拿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国际商务基本理论与技能、有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实用性复合型商务人才。
专业领衔: 罗绍彦 系主任,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教学,主持或参与中央有关部门与省市6个重大项目的科研,出版著作、教材与发表论文30余部(篇)。
专业设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方向、网络营销方向、调查与分析方向)。
实践环节: 加强英语教学,增加日常与专业英语的口语课,强化听、说能力训练;加强计算机类应用课程教学和上机训练;加强专业课程安排和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实训和模拟,并利用校企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通过与零点公司等单位为学生专业实习提供良好条件。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对外贸易管理部门和一些外资、合资、国有、民营等企业从事国内外营销业务与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市场调查、统计、预测、分析、策划等工作。
工商管理系
办学特色: 本系是百校千企合作教育项目试点单位,是中国商业联合会指定培训中心,曾获“全国十佳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称号,有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命名的“物流管理仿真模拟示范实训室”,是全国经营(管理)师资质认证鉴定站,是“特许(连锁加盟)经营管理师”资质认证鉴定中心,本系通过与北京致知合作教育咨询中心合作完善“六双”办学模式,即:“双纲”导教——由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专家队伍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教学大纲;“双基”教材——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专家队伍联合编写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材;“双师”执教——由双师型教师执教;“双场”施教——由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实施教学;“双向”考核——合作教育的双方设置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计划进行考核;“双证”就业——通过合作教育使得毕业生必须持有学历证书和相关资质证书走向社会就业。
培养目标: 以服务市场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帮助学生创业、择业、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联合、产学结合、学工交替等方式,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具有良好文化及专业素质、具有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商务管理等专业的高等职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专业领衔: 沈珺 系主任,博士,中国商业联合会培训认证专家,中国物流技术协会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北方部)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特许经营管理师”资质认证标准制定专家,中国经营师资质认证标准主要制定人之一。
专业设置: 工商企业管理、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管理、物流管理、中英合作商务(金融)管理、中英合作采购与供应管理。
就业方向: 由百校千企合作教育项目组负责优秀毕业生推荐给合作教育企业就业。
文 法 系
办学特色: 该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采用“教师+工程师”双师型、“毕业证+技能证”双证型的教学理念,实施授课、技能实训、就业指导相配合的一站式教学方式。
结合文秘专业特点,该系特聘名师辅导各种岗位资格培训,使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均达到70%以上。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良好协调、应变、创新能力和一定外语应用水平的国际型、实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掌握必备的文秘、行政管理、法律、新闻与大众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能掌握财务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并熟悉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常识;不仅能具有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办公室管理、中外文稿写作及处理等能力,而且能掌握国际社交、国际商务礼仪接待、商务公关、谈判等活动的工作流程,并熟悉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
专业领衔: 范立荣 系主任,秘书学专家,多年从事秘书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担任中国高等秘书专业委员会会长、教育部中英剑桥秘书证书考试专家委员会主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秘书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总主编,高校现代秘书系列教材总主编。
专业设置: 文秘、行政管理、法律、新闻与大众传媒、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心理学。
可取证书: 企业行政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各种英语等级证、国家秘书资格等级证、速记证、计算机等级证等。
实践环节: 秘书岗位的职业化系统模拟训练;参加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旁听法庭的庭审,实地学习和了解司法文秘工作;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论文或毕业实习总结;汽车驾驶、手写速记与电脑速记等各类实践环节。
就业方向: 从事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司法系统行政管理工作,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公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从事各种法律业务工作;也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顾问工作,或到新闻媒体从事法律编辑、法律记者等工作。
旅游管理系
办学特色: 本系坚持“以就业为本位”的办学理念,按照“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饭店及旅游业培养高等职业技能型的管理人才。本系拥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旅游实地教学场所,实施“教学、实习、就业”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掌握旅游管理和服务基本知识与技能,从事旅行社、饭店和导游等服务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领衔: 王国防 高级经济师、律师,中国旅游饭店协会和北京旅游饭店协会常务理事,北京旅游学院客座教授,新兴宾馆总经理并兼任牡丹宾馆、清泽酒店总经理。
专业设置: 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中文导游、酒店管理。
实践环节: 导游实习、旅行社岗位实习、酒店岗位实习、景点考察调研、毕业实习等。
可取证书: 导游资格证、旅行社计调员、调酒师、茶艺师、咖啡师、营养配餐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前厅服务员、饭店英语等级证书等。
就业方向:香格里拉饭店、昆仑饭店、稻香湖景饭店、电力宾馆、华融大厦、新兴宾馆、牡丹宾馆、清泽酒店、瑞兹酒店、宝祥旅行社、银安旅行社、康辉旅行社、民族旅行社等。
外 语 系
办学特色: 把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文秘、国际旅游的专业方向和职业技能中去,将“学”与“用”融为一体,使其相互结合,令教学内容具有“英语+职业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特点。毕业生不但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且有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英语技能+商务职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实用英语人才。具有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运作、国际商务交流、国际贸易洽谈和国际旅游组织的企业管理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专业领衔: 向阳 系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原清华大学外语系副主任、教授,曾赴美专修“特殊用途英语(ESP)”的教学与研究,成功地实施了“英语技能+商务职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专业设置: 商务英语、国际商务交际英语、国际贸易英语。
可取证书: 国际商务英语中级证书、国际商务秘书资格证书、国际旅游资格证书、北京中高级英语口语证书。
实践环节: 商务英语技能综合实践与社会实训,每学期安排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集中实践,毕业前安排专业技能社会实训。
艺 术 系
办学特色: 注重传统艺术与创意教育相结合;吸收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引进国际优秀办学模式;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本系拥有中韩EXIA动漫学院、动漫后期制作工作室、摄影、录音棚、创意文化工作室、服装打版、工艺室、立体裁剪室等各类实验实训教学场所。
同韩国昌焕(北京)科技公司、韩国FXgear株式会社合作创办的“中韩EXIA动漫学院”是“新媒体时代中国大学生创业工程”首期启动的重点项目之一,已经取得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大学生创业工程”项目在中国落地的资质认证。同博奥思维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辉达安全印务有限公司、北京创想人多媒体艺术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质、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能够从事艺术设计、时尚造型、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动漫制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领衔: 张树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艺术创作,教学及专业理论研究工作,学术成果颇丰、多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并被收藏。
黄正锡 教授,韩国数码影视教育协会理事,中韩EXIA动漫学院院长。
专业设置: 服装设计与营销、时尚造型设计与管理、室内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管理、视觉传达艺术、装饰艺术设计、摄影艺术设计、美术教育与管理、动漫设计与制作。
可取证书: 室内设计师、动漫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服装设计师、摄影师、时尚造型师、色彩搭配师、教师资格证书、数字艺术设计助理工程师等。
就业方向: 广告公司、出版社、报刊杂志社、印刷企业、影视传媒机构、装饰工程公司、时尚领域、幼儿教育和各类相关企业从事设计、开发、自主创业等。
数字电影系
办学特色: 本系是由我院创办的特色系,专业教师全部来自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重点学府。北京中视达数字电影文化有限公司、永丰激光产业基地是我院数字电影系的教学实训基地。
在教学方面,改革了教育结构和课程结构,以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充分实现数字电影系新的办学理念,除了配置世界一流高端的数字电影摄像机和其他数字影视的配套设备,还以超前思维模式成立了纪录片传播中心。该中心瞄准市场当前与未来需求,配合教学与实训的完美结合,以纪录片科学研究、教育培训、成片制作、传播发行为手段,最终达到建设一个全国集约式纪录片产业中心区,从而实现教育与就业一体化。通过这种“前店后厂”式的数字电影实训基地,培养合格的数字影视实用人才。
在表演与影视制作实践环节方面,北京中视达数字电影文化有限公司每年筹拍十几部影视片(其中包括有国家牵头拍摄的重点影片)和数十部影视片后期制作、合成,这些都保证了每位学生有充分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影视艺术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紧密联系人才市场,培养擅长艺术创作又会运用相应电脑软件,并且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既懂数